资本市场是企业最高效的融资渠道和最可靠的资本运作平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公司的风险,释放公司价值,提升股东回报。IPO则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家通向成功的关键路径。2019年7月19日,定位于培养企业家的摇篮的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系,特别邀请了两家正在走向IPO企业的管理者——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项勇和良品铺子门店事业部数字化终端运营负责人黄骁,作为第三学期工商管理特色专业课程《企业家论坛》主讲教师,为同学们深入讲授了企业IPO的基本知识、历程与问题。
IPO的那些事儿
一个企业,从创办到做大做强,实现IPO上市,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就在不久前的6月13日,证监会第十八届发审委2019年第55次会议审核通过了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请。成立于2002年12月30日的柯力传感,是目前全球称重领域物联网研发与推广应用的主要引领者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称重元件制造及销售企业之一。作为IPO上市的亲历者,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项勇先生向同学们娓娓道来这其中的知识与思考。
项勇老师首先向同学们普及了IPO的定义及意义:所谓IPO,即首次公开募股,它对企业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理清发展战略,降低融资和交易成本,而且有利于帮助企业建立直接融资通道,改善财务状况,实现企业资本价值,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重新建立一个企业是非常慢的过程,而且随时有可能消亡,把小企业做大也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有了IPO的支持就能比较容易地收购其他成熟的公司。目前柯力公司大约十个项目,每个项目投资在几千万到两个亿之间,如果项目能够获得成功,那么企业将获得很大的利润,这也是IPO的魅力所在。
但与此同时,为什么又有一些大企业选择不上市呢?比如华为不上市,一是因为员工工作激情以及员工流动性加大,股票容易变现,工作激情会下降;二是目前有600个股东,要达到最终的200个股东,整合成本非常大,与此类似的企业还有娃哈哈和方太集团等(不希望受到外界的影响)。项勇老师认为,上市对企业而言既有利也有弊,但是上市之后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将会更大,企业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格局。每个人都有理想,想把理想变成现实,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让原始股东更好的发挥作用,吸引更多新股东,让新老融合产生新的活力。
紧接着,项勇老师就IPO的发行条件、上市流程以及审核重点向同学们做了详细介绍。谈及柯力集团的IPO上市过程,项勇老师颇有一番体会。公司上市计划几经波折,多次中途中断,也错过了最好的上市机会。按照自己的资源规模和市场的配额,本应很早就能上市,在更换了五六个董秘和两家中介机构后,最终8月6号成功上市,过程十分艰难。最近一次地IPO申报是从17年的6月22日,耗时720天。作为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要想成功,就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除了自身经营和财务指标要过硬之外,团队也很重要。同时,IPO也是培养财务团队以及抓好公司内控的极好机会,为公司的财务内控管理查漏补缺,修正各种问题。
良品铺子的新零售探索与实践
良品铺子是一家集休闲食品研发、加工分装、零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品牌连锁运营公司。经过13年多的发展,良品铺子一步步扩大规模,如今在新零售方面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
良品铺子门店事业部数字化终端运营负责人黄骁老师介绍道,良品铺子的定位是一站式的零食解决方案,让零食从茶几走向商务场所,走向更多的地方。良品铺子产品阵容广泛,有几千种零食供消费者选择。企业从单渠道到双渠道再到多渠道和全渠道,并且在零售方面,拓宽新零售和智慧零售,从2006年到2019年,良品铺子一步步扩展各方面渠道,促进销售。另一方面,良品铺子还开发了自己的APP,利用大数据把握消费者消费偏好,提高效率。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良品铺子意识到企业成本的控制、效率的提高的重要性,提出要注重用户体验优化,注重效率的提升,进行用户体验的创新等,并且调整了企业经营策略,比如实行会员制,分层分级,再对消费者添加例如“价格敏感”的标签,从而形成一系列的信息链,注重对“人”、“货”、“场”的把握,进一步满足客户各方面的需求,保持产品的差异化。
良品铺子注重零售的革新,围绕技术、客服、产品等展开业务,打造智慧门店运营。围绕消费者的消费痛点,良品铺子更加注重消费前信息的把控,关注消费全过程。在门店选址方面,利用大数据不断优化,从而将消费的有效范围最大化,实现最优化选址。在宣传方面,公司充分利用多媒体渠道,抓住各大活动进行信息输出,影响客户的消费选择,扩大消费群体。在智能导购方面,企业进行管理和授权的系统化和导购全体的价值提升,解决了管理成本高、内部协同难、流动性高和营销下沉等问题,实现了精准营销。良品铺子在优酷等平台,利用电视剧的播放空隙进行广告植入,在微博中利用弹框等进行宣传,在天猫旗舰店上进行销售,再加上门店销售,形成整个零售的通路。这为企业带来了8420万的关联销售,购买人数超过168万人。公司还与一些“网红”合作,注重各方面消费者的需求,基于用户大数据进行多种消费选择的宣传,超过1000种的选择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消费体验。“新零售创新一小步,业务变革一大步”,良品铺子不断挖掘,努力让用户享受到美味的零食服务。
秦仪老师让大一同学体验充满魔力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讲授法,案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色,通过营造场景感和体验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解决现实中管理活动遇到的冲突和矛盾,是工商管理教育培育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法起源于哈佛法学院,后来被哈佛商学院发扬光大,最古老的案例教学方式是主讲教师邀请案例企业的创始人或管理者亲临课堂,和学生一起针对案例企业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曾被哈佛案例中心收录的中国知名企业,如海尔、联想,它们的创始人张瑞敏、柳传志都曾去哈佛的课堂做过演讲和参与课堂讨论。
本次企业家论坛最后一次内容也采取了这种古老的案例教学方式。2019年上半年武大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系与良品铺子达成了案例开发协议,并安排秦仪老师承担案例开发和撰写案例的主要工作。良品铺子是武汉本地从事休闲食品研发、加工分装及零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品牌运营公司,成立13年来,逐渐发展为该领域的龙头企业,尤其是在近两年在全渠道和新零售中有不凡的表现。
开课之前作为预习内容,秦仪老师先安排同学们观看了良品铺子战略副总裁莫俊在混沌大学发表的数字化营销演讲的视频,阅读了良品铺子的案例内容,大家基本获得了良品铺子数字化营销和新零售的概念和框架。正式课堂开始,秦仪老师首先做了一个小调查作为案例讨论的热身,参加本次课的近50名同学中有不少人是良品铺子的忠实客户,不过他们的购买习惯很不一样,有的同学习惯从线下实体店购买,有的同学习惯从网上购买,还有的同学则线上线下都会购买,那么这种购买行为对良品铺子意味着什么了?良品铺子对吸引95后的消费者有哪些独特做法?
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同学们接下来聆听了良品铺子门店数字化终端运营负责人黄骁的演讲。这场演讲新概念和新术语很多,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这些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一同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过同学们并不畏惧,在接下来的小组展示环节,他们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获得的知识进行了概述,并且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来与黄总进行互动。同学们最为关心的是智能导购、智能选址究竟与传统做法有何不同,以及如何才是做到了智能?以及这种智能化能复制到随处可见的便利小店吗?此外,数字化营销如何与良品铺子发布的高端战略相匹配也是讨论的热点。尤其是在得知良品铺子只有3-4%的净利率时,同学们纷纷为良品铺子开始献计献策。黄总针对大家的问题作了回应,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有输入,也有输出,同时还能在企业问题思考上及时得到公司管理者的当堂反馈,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和对比着实让同学们感受到案例教学带来的知识风暴和学习方式的冲击,也让同学们期待下一次企业家论坛的开课。
至此,为期四周的《企业家论坛》课程正式结束,作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第三学期特色课程的一个缩影,该课程反映了工商管理系积极利用企业家校友资源,强化本科教学改革创新的决心与行动。“请进来,走出去”的思维将会长期坚持,打造精品课程、特色课程的步伐将不会停歇,改革、创新的教学新常态将持续推进。在未来,《企业家论坛》将不断优化课程方案,为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人文情怀、创新精神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卓越新商科人才不断努力。(通讯员:周国梁,马玉龙,周新格;审稿:刘林青,温兴琦,栾文筠;摄影:李世霞)